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语本改为《易经.乾卦.文言》:「子曰:『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』」后用以比喻彼此志趣、意气相投。明.李贽〈富莫富于常知足〉:「朋来四方,声应气求,达之至也」也作「声求气应」。
顺接:求田问舍、求全责备、求仁得仁,逆接:言为心声、忍气吞声、泣不成声,【举例】:言为心声→声应气求→求田问舍。